本网讯(通讯员余志虎 望艳丽 )郑家喜,男,55岁,现任水田坝乡联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在长达28年的农村工作中,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无私奉献、朴实无华的本色,以群众需求为动力,以全村发展为己任,在扶贫工作中奋勇争先、务实重行,行动铿锵有力,说话掷地有声,用一股敢闯敢搞的倔劲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困难新修公路,探索门路发展产业,建设项目夯实基础,心系群众帮扶到户,带领联营村调穷业、拔穷根、焕穷貌,全村群众不断走向富裕。
俯下身子,双手刨开一条富民道路。村里要致富,首先要修路。联营村交通区位较差,三斗坪至马草溪不通公路的实情一直牵动着郑书记的心。山路崎岖陡峭,村民运送蔬菜等农作物和农资要翻山越岭,徒步绕行就需要三个小时,赶一头生猪出山要5个小时,生猪交易价格较低,农户十分辛苦,而且生活质量很低。新修公路项目落地以后,需要调田调山林,部分群众不理解。郑家喜迅速赶赴现场,面对面和群众商量,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郑家喜发动党员先砍树,并将因修路砍掉的树整理成柴禾之后亲自送到群众家中。起早摸黑地工作让群众十分感动,纷纷加入到修路志愿者队伍之中,协助施工队砍树、挖路。不到一年时间,公路提前顺利通行。在今后的公益事业建设中,自发调田、义务劳动成为了“天经地义”的事情,群众工作变得好做了。目前,全村公路通达里程26公里,硬化公路14公里,打通了群众通往小康社会的致富路。
找准路子,摸索建立一项特色产业。产业到村头,致富才有盼头。联营村海拔较高,缺乏主导产业,如何迅速建立主导产业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个难题。郑家喜多次外出考察,结合本地实情,组织党员、产业大户、致富能手共同商议致富产业。水田坝乡主导产业为柑橘,但是联营村不适合发展。虽然核桃产业已成规模,但疏于管理效益较差。郑家喜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实地考察,决定引进线椒种植,一来投入较小,二来效益稳定而且创收可靠。俗话说好事多磨,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顺利,部分群众考虑到市场风险大犹豫不决。在这种情况下,郑家喜耐心的上门走访,逐户化解心中疑虑,当场承诺以个人名誉担保。群众在郑家喜的带领下,成片的线椒迅速成为联营村靓丽的风景线。全村共发展60亩线椒,每亩产值2000元,加上务工收入,创收30多万元,这对于高山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来说无疑是暗室逢灯、枯木逢春。
甩开膀子,筑牢一个民生基础。农村要致富,关键靠项目。作为县“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为抢抓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机遇,郑家喜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强调,“我们是贫困村,争取的项目来之不易,国家的钱不是水打来的,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宁愿一季不种庄稼,也要把项目建设搞好,用好每一分钱。”一是本着完成一户、兑现一户的思路,加强监督管理,全村73户危房改造快速推进。二是郑家喜带领确权队伍挨户上门进行测量和记录,率先完成确权工作任务。三是水利设施同步推进,分户建设20立方水池35口,屈树沟建200立方集中供水池一个,从马营铺设引水管道7000米,解决了部分高山村落饮水问题。四是光伏发电为集体经济创收。今年6月2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并网发电,为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实施这些民生项目,必然会损失部分村民的利益,郑家喜总是第一时间走家串户上门做思想工作,调解利益纠纷,在不断的矛盾化解中打牢了基层工作基础。
迈出步子,打造一个温暖家园 。每一方土地都留下了郑家喜深深的足迹,每一个困难群众的诉求都有详细的记录,每一项工作的难题都得到及时破解。今年年初,因全村工作全面铺开,郑家喜马不停蹄跑项目、调纠纷、看现场,长时间严重感冒无暇顾及,积劳成疾。但他依然带病到红安县革命根据地学习而去,带着“一要三不要”和“一图两不图”的红安精神返回,下火车后几近晕倒,被儿子强行送往医院。住院期间,他依然坚持通过电话协调村内事务。刚住下不久,接到参加全县扶贫工作会的通知,本可以躺在病床上的他,毅然拒绝继续住院治疗,请求护士在开会前一夜四点钟输完药水,好赶早出发到县城报到为下午的扶贫会做准备。会议结束后他连夜回村,迅速召开村两委会,传达上级精神、安排部署工作任务,第二天一早他把药装进口袋便上路看屋场、看公路,核查贫困户政策落地情况。郑家喜的爱人非常理解支持他,在家料理家务,包揽全部农活,早上做完饭便催促他到村安心工作。村里路通了,房屋建好了,生活改善了,群众享福了,纷纷向郑家喜表示感谢,并积极支持村级建设。任何矛盾纠纷,只要郑家喜一出现,基本上就算解决了。春节杀年猪,群众纷纷邀请郑家喜到家里吃饭,他都婉言谢绝,“你们能过上好日子,支持村里的工作,就是我最高兴的事。”
郑家喜以耿直倔强、顽强拼搏的老黄牛精神和敢管敢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信任和支持。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凭着满腔热血和赤城,带领全村人民奔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