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正鲜艳——宜昌喜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2017-11-15 08:50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李好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唐宜贵 吴擒虎 通讯员 胡智斌

  昨日,中央文明办正式公布:宜昌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2011年,宜昌成为我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4年后,宜昌再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如今,宜昌让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之花绽放荆楚,全省唯一。

  好事成双,今年宜都同时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至此,宜昌共涌现出宜都、兴山、秭归三个全国文明县城,当阳半月镇、枝江安福寺镇、远安鸣凤镇、夷陵龙泉镇四个全国文明镇,在全国独树一帜。

  宜昌,何以与全国文明城市频频擦出“爱的火花”?

  铸魂:身边好人润物无声

  9月1日晚,正值交通高峰时段,一辆救护车经过宜昌城区东山隧道时遭遇堵车。车上是一名危重病人,携带的3瓶氧气最多只能维持20分钟!

  “让人感动的一幕出现了!”救护车司机李光东回忆,隧道内的司机们听到救护车鸣笛,纷纷主动向两边让行,很快为救护车腾出一条“生命通道”。

  在宜昌,类似的事数不胜数。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宜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国斌说,“创建文明城市,首先要提升市民素养,铸城市之‘魂’。”

  宜昌建立了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先进典型发布机制,坚持周推荐、月发布、季通报、年考核,一大批宜昌好人的事迹被挖掘出来。近三年来,先后举办各类身边好人巡讲巡演300多场次,300多万人次受到熏陶。

  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地毯式”宣传。西陵区印发5万把文明凉扇、3万个文明购物袋;市城管委将所有工地围挡改造成文化墙;夷陵区以60%的公益广告覆盖率,力保全市50%的达标要求……

  久久为功,形成了独特的“宜昌群星现象”。近年来,宜昌共推出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7人、中国好人66人、荆楚楷模34人,居全省市州第一。今年,宜昌有3人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占全省近1/3。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60万,占总人口的15%。

  塑城:山水宜昌绿意盈盈

  文明城市创建,如何提升城市品位?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宜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邹正海介绍,该市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不断提升城市魅力。

  宜昌新区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其中生态保护用地就占了115平方公里,一半山水一半城;磨基山森林公园原已卖给房地产开发商,政府又花重金回购,给子孙后代再添一片绿;

  今年来,为保护环境,先后否决了234亿元的非绿色投资项目。

  创建绿色文明城市,离不开点滴细节。西陵区东门外正街是条老街,流动占道经营摊贩近200个,道路堵塞,违建猛增,环境脏乱,是该区最大的“硬骨头”。西陵区城监大队队员们一次又一次上门,逐个劝说摊主。待时机成熟,政府多部门联合执法,当天拆除30余处违建。

  城市整治,要疏堵结合,将心比心。对沿江大道52号违建钢架棚拆除时,业主张某生意欠债,家人患病,不愿配合。西陵区城管监察大队教导员汪波主动帮张某解决困难。“人心都是肉长的”,张某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主动配合拆除工作。

  惠民:办好百姓天大小事

  27层楼的住宅,电梯年久老化,不得不关闭。今年4月,宜昌新世纪广场小区274户居民遭遇这件烦心事,一时怨声载道,有人扬言要堵路。

  关键时刻,业委会和小区党员迎难而上:业委会成员上门走访,筹款更换电梯,每晚忙到10点多;党员主动帮忙联系安抚居民;“小红帽”志愿者为老人购买生活用品……多方努力,一场风波得以平息。“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宜昌市文明办副主任高万红说,宜昌实施“创建惠民”三年行动,计划投入十多亿元,解决杂居小区改造、交通拥堵治理等民生问题。

  解决老百姓“天大的小事”,处处彰显人文关怀:井盖跳响长期困扰市民出行,夷陵区尝试在井盖内铆一层橡胶垫圈,一个小创新解决了大难题,迅速在全市推广;交通拥堵和停车难越来越突出,宜昌启动“畅通工程”,打通道路微循环,见缝插针新增汽车泊位;西陵二路快速路施工现场,住建委往门洞硬质混凝土上包裹软垫,在施工围挡边设置沙袋,防范市民撞伤。

  记者手记

  构建文明创建长效机制

  如何将非常态化的文明创建变为常态,让市民更好地享受文明创建成果?11月6日,宜昌市召开推进会,部署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提出要建设完善“六包六联”机制、社区自治机制、城乡联动机制等十大长效机制。

  以“六包六联”机制为例,该市建立市级领导包街道、县市区领导包片区、各级文明单位包社区、网格员包楼栋、志愿者包路段路口的责任机制,一经确定,三年不变。

  西陵区在各业委会成立党支部,提升业委会凝聚力、号召力,强化居民共建共享;工商、城管、食药等部门成立农贸市场管委会,构建完善的市场自治体系;夷陵区探索“街长制”,由各区级领导担任“街长”,成立“街道自治委员会”,由居民代表自治。

  再也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将带给市民持续红利。

《湖北日报》2017年11月15日第1版

热点专题
无障碍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