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民间文艺2017年简报第六期

2017-07-06 18:01  责任编辑:wangdaoyuan

  宜昌市民协六月十件新闻

  (《三峡民协网》评选,时间为序)

  一、宜昌市民协领导与宜昌车溪民俗文化旅游公司6月4日共商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工作。

  二、宜都市民协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席周俊平,6月5日在正国民俗博物馆外墙笔绘目前中国最高最长最大的《清明上河图》。

  三、宜都市民协名誉主席徐荣耀6月6日荣登5月份“中国好人榜”。

  四、宜昌市民协领导6月11日到长阳会同县民协向副县长裴新颜报告加快民间文艺发展工作。

  五、市民协6月12日发现市民协会员、长阳资丘镇田昌杰编辑出版当代版《本草纲目》。

  六、宜昌著名山歌表演者“土家兄妹”王爱华、王静,5月26日至6月13日唱响比利时法国国承艺术节。

  七、市委宣传部、市文联6月14日发布宜昌市第一届“宜昌民间文艺奖”作品评审结果公示公告。

  八、三峡旅游职业学院师生创作民间谜语,到6月21日创作谜语500多则参加全国大赛。

  九、宜昌市民协常务副主席王志琦6月26日被授予市直文广系统2017年“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女民间文艺家李凤英6月30日荣登6月份“中国好人榜”。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加快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对加强新形势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作出统筹部署。

  《意见》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意见》要求,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坚持从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实际出发,坚持制定和实施并重,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践需要和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提供坚强法规制度保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

  《意见》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意见》强调,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由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规范主体、规范行为、规范监督”相统筹相协调原则,完善以“1+4”为基本框架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即在党章之下分为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4大板块。完善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全面规范党的各级各类组织的产生和职责,夯实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组织制度基础。完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为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提供制度保证。完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完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切实规范对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监督、考核、奖惩、保障等,确保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意见》要求,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区市党委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谋划、积极推进本系统本地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探索赋予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党委在基层党建、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定权。

  《意见》强调,制定党内法规制度必须牢牢抓住质量这个关键,方向要正确、内容要科学、程序要规范,保证每项党内法规制度都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

  《意见》要求,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要坚持以上率下,从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做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加强学习教育,加大党内法规宣讲解读力度,将党内法规制度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修课程。强化监督检查,将党内法规制度实施情况作为各级党委督促检查、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对重要党内法规制度实施情况开展定期督查、专项督查。加大责任追究和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和破坏党内法规制度的行为。完善备案审查制度,建立贯通上下的备案工作体系,建立备案工作考核通报制度。

  《意见》强调,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要认真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工作,与党建其他工作一同部署、抓好落实。加强党内法规工作机构建设,充实配强工作力量。省区市党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党内法规工作机构,承担党内法规制度规划计划、起草审核、备案清理、督促指导和服务党委领导立法、法律顾问等职责。制定党内法规人才发展规划,建设党内法规专门工作队伍、理论研究队伍、后备人才队伍。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打造一支对党绝对忠诚、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勇于担当负责、甘于吃苦奉献的党内法规专门工作队伍。(据新华社)

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1.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2.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3.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4.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5.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6.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7.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8.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六项禁令

  1.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各地各部门要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严格控制年终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单位之间不搞节日慰问活动,未经批准不得举办各类节日庆典活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一律不准用公款送礼、宴请。

  2.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包括各种提货券。各级党政干部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下基层调研等收受下属单位赠送的土特产和提货券。

  3.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把关,严于律己,要坚决拒收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借机敛财。

  4.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各地各部门不准以各种名义年终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不准违反规定印制、发售、购买和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卡);不准借用各种名义组织和参与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不准用公款组织游山玩水、安排私人度假旅游、出国(境)旅游等活动;不准违反规定使用公车、在节日期间公车私用。

  5.严禁超标准接待。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参加会议、检查工作等,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要求执行。

  6.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赌博的严重危害性,决不组织和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

  反四风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据新华社)

铁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强大文化力量

  “一个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日益被世界瞩目的民族,若想以洋溢着文化魅力、文化影响力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文艺的丰厚滋养。”6月22日,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兰州为中国剧协、中国音协、中国舞协、中国影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学员作专题辅导报告时这样表示。她希望广大文艺家齐心协力,努力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最为丰满、强大的文化力量,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天,铁凝为来自甘肃全省的300余名中国剧协、中国音协、中国舞协、中国影协会员和甘肃部分文艺院团骨干及部分文艺院校学生作题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专题辅导报告。她广泛联系古今中外文艺名家名作实例,结合自身创作和工作实际,从“牢记文艺使命担当”“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勇攀文艺创作高峰”“努力追求德艺双馨”5个方面,与学员分享自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以生动鲜活的语言阐述讲话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

  铁凝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和文联、作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两篇重要讲话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了姊妹篇。认真贯彻、学习、领会这两篇重要讲话精神,不仅是文艺相关部门的任务,同时也是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长期的、持续性的中心工作。通过学习,我们要在新形势下,为文艺创作确立主心骨,确立道路和方向。

  铁凝说,在20世纪的中国,文艺在社会生活中一直担负着重大的作用,曾经数次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思想解放的变革。我们的文艺要回到初心,不要忘记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责任。谈到文化自信,铁凝举例说,“美国人说现在我做鞋子太不合算,我不做鞋了,市场全给你们。或者欧洲人说我现在生产电视机不合算了,竞争不过你,我市场全给你。但没有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说我把我的文化交给你们,我把文化敞开门,你们爱怎么样怎么样。没有这样的事情。”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整个文化领域,是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最为根深蒂固的东西,也是它在根本上最为坚持、最为自我保护的东西。谈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铁凝说,她现在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文艺工作者的履历越来越短、越来越简单。“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的幸运,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时期,不像前辈们那样动荡颠簸,现代以来还没有哪一代文艺工作者像我们这样拥有三十多年这么长的稳定的创作时间;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有太多、太长的时间是守在书斋里,我们周围是很好的日子,结果我们渐渐体会不到我们的创作与我们的生活、同伟大的历史之间的联系,体会不到自己与那个更宏大的历史进程之间的联系。”“因此,我们比我们的前辈更需要走出去,走向田野大地,去经历风雨、去认识世界。”铁凝表示,古往今来,伟大的文艺“高峰”不可能是在浮躁中创作出来的。有的时候浮躁不仅是把文艺家带坏了,浮躁也把读者带坏了,浮躁的读者就喜欢浮躁的作品。她真诚地希望大家共同营造一个不浮躁的环境和生态。“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铁凝也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在文艺界形成崇德尚艺的良好风尚。

  在兰州期间,铁凝还先后看望了甘肃省音协原主席邸作人、甘肃省剧协名誉主席王正强、甘肃省作协名誉主席高平等老艺术家。铁凝表示,甘肃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创造丰富,她向坚守这方热土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艺术家表示崇高敬意,祝福他们健康长寿、艺术之树长青。

  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青,以及韩新安、顾立群、杨发航、高志凌、邵明等有关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会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联负责人参加活动。

  此次中国剧协、中国音协、中国舞协、中国影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6月19日至23日在甘肃兰州举行。培训期间,学员们听取了西北师大传媒学院教授杨光祖和甘肃省委党校智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室首席专家肖安鹿所作的专题辅导报告,观看了“时代楷模——阎肃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录像,还进行了自学和分组讨论以及学习实践活动。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自己生活的那片土地上,挖地三尺”

2017年06月23日10:33来源:中国艺术报马李文博

  “很多学员的代表作和获奖作品,我都看过,这些作品都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收获的成果。 ” 6月21日,在京举办的中国文联第四期、第五期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文艺骨干研修班“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主题座谈会上,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院长李屹如是说。李屹与学员们深入交流了少数民族文艺佳作,围绕座谈主题从文化自信、艺术创作与核心价值观、艺术创作的人民性、艺术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艺术创作者的心态等5个方面谈了心得与体会,并勉励大家为民族地区文艺的繁荣发展、为父老乡亲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好作品。

  中国文联人事部主任郑希友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常务副院长傅亦轩主持。此次培训班汇集了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86名学员,他们是带着困惑和问题来学习的,因为他们有对自己的土地、自己的观众、自己的作品深沉的情感,而通过培训学习,他们也对自己今后的文艺工作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在自己生活的那片土地上,挖地三尺” ,这是学员们共同的心声。

  编剧张邦兴作为一个生于、长于云南文山,长期在文山工作的壮族文艺工作者,深感开放较晚的文山不为外人所知,来学习之前他不断在反思。他说自己虽然一直在默默努力,但由于对地方和民族文化的挖掘还不够深,在利用独特优势资源与文艺创作的结合上不够到位,作品有贴标签式的硬伤,能够起到的宣传作用不大。这次研修让他坚定了文化自信,要努力把民族血液里的东西写出来。来自湖北恩施的土家族编剧田苹特意带着创作了一年的剧本来进修,每一次听课,她都会下意识地发现剧本中存在的问题,“每一节课都让我倍加珍惜、受益匪浅。 ”

  祖国的边疆从来不缺少感人的故事,饱含了人民群众最真挚的情感。新疆电视台编剧、导演郭晓讲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发生在新疆和田皮山县,郭晓和团队去那里拍摄一部短片,在拍摄过程中,来了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看他们都在忙,老人就自己站在了摄像机前撸起袖子,用胳膊挡住镜头,用汉语说:“共产党好。 ”那一刻,谁都没有说话,摄像师打开了摄像机,老人笑着对镜头说出了他想说的话。郭晓说:“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一个维吾尔族老人对党对国家深深的热爱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第二件事发生在喀喇昆仑哨卡,海拔5000多米,由于缺氧,一个小战士嘴唇都是青紫色,他告诉郭晓上山3年没有回过家,山上也没有手机信号。他们拍了小战士持枪站哨的镜头,拍完后,小战士很腼腆地说:“能不能把拍的镜头给我刻张光碟,我寄给我妈妈,让她看看,我在为祖国守大门。 ”听完他的话,所有的人挨个拥抱小战士,大家都哭了。郭晓说:“来自基层的文艺工作者,需要把这样感人的故事传递出去,把这样的正能量故事传达给大众。 ”

  民族地区的文艺创作不仅承载着人民的情感,还承担着发展民族艺术的使命。据青海省藏剧团藏族编剧李加东周介绍,藏戏在数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西藏藏戏、安多藏戏、嘉绒藏戏、康巴藏戏等不同的剧种,每个剧种都有不同的演绎方式和艺术特色。目前活跃在藏族地区有300多个演出单位,然而在这么多的演出单位里只有三四个专业编剧,这对于藏戏的传承和发展非常不利。李加东周说:“藏戏没有专业学习的基地,使得从业者一直缺少专业知识的训练,特别是戏剧的技术层面,只能靠自学。这次培训不光是我一个人的收获,也可以说是整个藏戏事业的收获。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舞蹈家郭旗用歌曲《兵团故事》的歌词为大家讲述兵团的来历:“我问爷爷兵团是什么,他拄着拐棍说,没爱的地方种出了爱,这就是兵团。 ”郭旗表示,正是这些感人肺腑的作品用艺术魅力让大家了解了什么是兵团什么是兵团精神。作为“疆三代” ,郭旗从小就耳濡目染兵团老一辈人的革命故事,总想用各种艺术形式来展现兵团故事,她说:“60多年来,兵团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今天的我们也想把传承和创新做好。通过研修我树立了精品意识,我渴望在未来的创作中提高作品质量。 ”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观看剧目,学员们对所学感触颇深。新疆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团的维吾尔族舞美设计师帕拉提·库尔班说:“我们面对面地倾听着、观赏着全国有影响力的编剧、作家、舞蹈艺术家、作曲家、戏剧表演艺术家们精彩的演讲。我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 ”他表示,塔里木歌舞团长期以来肩负着把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各项方针、政策、精神,用文艺表演的形式传递到最基层的乡、村、社区的责任。让最基层的广大各民族群众观看到节目,看到农民兄弟的欢声笑语,是他们工作的目标和动力。来自我国西部第一县、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歌舞团民族乐队队长,柯尔克孜族的买买提吐尔干·艾色克时刻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经常到高山地区与牧民分享民族艺术,经常下基层演出,受到牧民的热烈欢迎。他表示,文艺工作者不能脱离群众,这次培训增加了他服务群众的本领,感谢中国文联。

宜昌市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省领先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出自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遗是什么?是祖辈留下的无形文化财富,是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表述及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自2006年国务院首次公布国家级非遗名录以来,10余年间,非遗迅速成为热词。国务院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2016年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遗产日非遗主题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工作,已形成了立法保护、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工作模式和保护格局。

  立法保护是非遗保护的根本。2011年,国家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早在2009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实施《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市文新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进新说:“《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同《宜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宜昌文物保护条例》已纳入宜昌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并已将《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纳入2017年立法调研项目。这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的重要举措。近期我市开展了20多项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展示活动,也是履职尽责的具体行动。”

  宜昌传统文化厚重,资源富集。非遗是绚烂多彩的文化瑰宝,其独特的魅力和切实的保护工作,为宜昌非遗创下了多项第一。究竟有哪些可圈可点的成绩和做法?

  19项国家级项目名录

  宜昌非遗保护起步早,举措实,成果丰。迄今国务院已公布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宜昌市共19项。我省的恩施州和武汉市均为15项,宜昌位列全省第一。

  2006年第一批,共7项:下堡坪民间故事、青林寺谜语、兴山民歌、宜昌丝竹、枝江民间吹打乐、土家族撒叶儿嗬、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其中“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2008年第二批,共9项:屈原传说、王昭君传说、都镇湾故事、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秭归船工号子)、锣鼓艺术(宜昌堂调)、南曲、薅草锣鼓(宜昌薅草锣鼓、五峰土家族薅草锣鼓、兴山薅草锣鼓、长阳山歌)、唢呐艺术(远安呜音)、土家族打溜子。

  2011年第三批,共2项:庙会(当阳关陵庙会)、蚕桑习俗(嫘祖信俗)。

  2014年第四批,共1项:五峰土家族撒叶儿嗬。

  此外,还有省级名录50项、市级80项、县市区级308项,已建立了四级名录保护体系。

  12位国家级传承人

  非遗的本质特征是活态传承,活态传承的核心是“人”。2007年起,文化部相继公布了4批共1986位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宜昌市12人获此殊荣,占全省总数(39人)的31%,是地市级平均数的5.24倍。我省武汉市11人,恩施州5人,宜昌市位列全省第一。

  家住兴山县黄粮镇户溪村、现年81岁的陈家珍老人就是一位国家级传承人。

  陈家珍自幼爱唱山歌,8岁时就跟着大人们学唱,上世纪80年代初,她传唱的歌调被当地学者王庆沅发现,后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专家通过科学测音,认为其传唱的歌种音调奇特,鉴定为“兴山特性三度体系民歌”,是中国古代音乐律制的活态呈现。陈家珍一举成名。随着2006年兴山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陈家珍成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让这种古歌后继有人,她开始在家里教子孙们传唱,两个女儿万梅知、万会知都成为了省级传承人,孙子万超、外孙余长坤五六岁时就跟着她上台唱歌,余长坤也成为了市级传承人。2009年,陈家珍受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文化部联合表彰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全国共35名,湖北省仅她一人获此殊荣。她先后应邀到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教兴山民歌。被专家学者尊称为“三峡民歌王”“鄂西歌后”。

  我市国家级传承人还有刘德芳(夷陵区下堡坪民间故事)、黄太柏(宜昌丝竹)、杜海涛(枝江民间吹打乐)、覃自友(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张言科(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孙家香(长阳都镇湾故事)、彭泗德(兴山民歌)、王爱民(薅草锣鼓·长阳山歌)、简伯元(五峰土家族打溜子)、李国新(长阳都镇湾故事)、关章训(当阳关陵庙会)。

  17个非遗传承示范基地

  申报项目名录和命名传承人是重要的保护手段,传承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

  为了使保护落地生根,宜昌市文新广局分别在宜都高坝洲镇中心小学、枝江百里洲罗家桥村、远安嫘祖镇、远安花鼓剧团、兴山高岚小学、秭归凤凰山、牛岭村、三峡工程希望小学、长阳资丘镇、比兹卡民俗村、都镇湾镇庄溪小学、五峰仁和坪镇、夷陵区鸦鹊岭镇梅林完全小学、晓溪塔街办、三峡人家景区、伍家岗区伍家乡、点军区三峡车溪景区设立了17个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其中秭归凤凰山和长阳资丘两地同时为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

  各地非遗保护中心还建立了70个传习所,采用基地传承、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和重点扶持等多种方式传承传习。其中“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保护行动”“南曲保护行动”等5项获湖北省“十佳非遗保护行动”表彰。

  “双扶”工程助力土家族精准扶持

  宜昌市所辖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自2014年被列入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市政协多次与文化部门一起开展专题调研。

  2015年,市政协将“土家族文化保护”作为工作要点,多次深入土家地区走访,最终通过与政府建言协商,由财政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土家族非遗活态传承工程”,以精准扶持方式对土家族非遗保护实施“双扶”。

  一是对土家族非遗传承人精准扶持,对长阳、五峰的100名市级传承人,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传承经费补贴,定点定人扶持到位,鼓励传承人多带徒传艺,多组织开展传承活动。

  二是对土家族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基地精准扶持,在五峰、长阳各设立3个传承基地,各选择8个代表性项目,采取“项目融入基地,基地扶助项目”的双赢方式,对土家族民族特色鲜明和处于濒危状态的16个项目,每年每个项目3万元予以重点扶持。

  两度纳入国家试点助推数字化创新实践

  2003年,宜昌市作为唯一的地级市,与云南省、浙江省一起被列入全国首批3个综合性试点单位;2014年,宜昌市非遗保护中心再度被纳入国家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单位。

  凭借数字化保护手段在信息存储、数字处理、传播展示、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结合本地非遗资源和保护工作需求,宜昌大胆创新实践,实施数字资源库建设,使非遗数字化保护及成果全方位呈现。

  一是实体馆现场体验。在位于解放路市群艺馆5楼的非遗实体展厅内,设有多点红外感应触摸展示屏,市民到展厅现场任意触摸显示屏,可观赏体验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全天免费开放;二是通过数字文化馆导直播系统和门户网站,提供非遗数字产品给社会公众随时查阅、观看;三是通过文化e家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手机app点击体验和参与互动。2016年10月展示平台试运行,目前点击浏览达5万多人次。

  通讯员 黄贞进 卢丹 白晓萍

  徐荣耀登上5月“中国好人榜”

  本网讯(记者明雪)6月6日上午,中央文明办在陕西省咸阳市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隆重发布5月“中国好人榜”,101位身边好人光荣上榜。湖北省上榜5人,我市民间文艺家徐荣耀榜上有名。

  湖北省上榜的五位好人分别是:50载行走山村、培养3000多名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故事乡长”徐荣耀;功勋赫赫、为祖国事业隐姓埋名30载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常年坚守4.2公里公路保畅通的养路工陈本贵;40年守望“南漳屋脊”、一人一校深情守护留守儿童的“陀螺教师”宋德学;帮扶弱势群体“倒贴钱”、将矛盾化解在庭外的“草根律师”柏英瑞。

  徐荣耀是宜都市文化局退休干部、宜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宜都市故事协会主席,从事故事演讲、曲艺创作、民间文艺50多年,收集整理出版民间文艺著作40部,培养弟子3000人,捐赠图书2万多册,创作表演故事千余个,获奖近百次,带领民间文艺家将宜都民协打造为全国全省先进,为宜都打造“中国民间故事之乡”作出突出贡献,被尊称为“故事乡长”。今年,他先后被评为“宜昌楷模”和“荆楚楷模”。

  李凤英登上6月“中国好人榜”

  本网讯(记者 明雪)中央文明办6月30日在武汉市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6月“中国好人榜”榜单,99位充满时代感、饱含正能量的身边好人上榜,宜昌市下岗女工创业后热心帮助300多位贫困村民的省民协会员李凤英榜上有名。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7月1日致电向她表示祝贺。

  此次登上“中国好人榜”的湖北省共有3人:李凤英为“助人为乐好人”,还有武汉市两人评为“孝老爱亲好人”,一个是一家两代人35年接力照顾非亲非故残疾老人的邰桃荣,一个是将智障女人培养成特奥冠军的坚强妈妈王小玉。

  李凤英的推荐评议材料说,李凤英,女,57岁,土家族,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三房坪村村民,省级“大师级民间工艺传承人”,全国扶贫模范罗官章的姑娘。她43岁时在县木材厂下岗,然后用14年拜师学艺,打磨土家竹编工艺,取得两项国家专利,竹编作品《隐形观音》2016年入围第13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为使更多的贫困农民过上幸福生活,她将全县98名篾匠联合起来,参加她创办的五峰印象竹艺有限公司,半年来销出竹器产品17800多件,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目前正在修建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和博物馆。她的事迹被湖北日报、三峡日报、三峡商报突出宣传,先后荣获“宜昌楷模”、“荆楚楷模”称号。

  这是李凤英继袁裕校、徐荣耀之后,宜昌市第3位民间文艺家登上“中国好人榜”。李凤英在电话中对本网记者表示,感谢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感谢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还将专门感谢宜昌市民协。她表示将把竹艺公司做到更大更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农民更加富裕起来。

  李凤英候选“中国好人”

  本网讯(记者 明雪)中国文明网6月1日报道,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2017年6月网络点赞评议6月1日正式开始,304位身边好人候选“中国好人榜”。湖北宜昌市工艺美术大师李凤英榜上有名,列为“助人为乐”候选人33号。

  广大网友可通过下载“文明中国”手机App,为这些身边好人点赞,也可登录活动专题页面(http://aaq.wenming.cn/seniorset/data/616acde66cd1205a57e0d4687a4923c2)进行留言评议。如果在您身边也活跃着这样的“好人”,欢迎通过“身边好人线索”平台(http://haoren.dc.10086.cn/)推荐好人好事,移动手机用户还可以编发70字短信直接发送至106581055,具体详情可参照中国文明网活动官网。

  李凤英,女,57岁,土家族,1960年3月生,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三房坪村村民,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传承人,宜昌市民协会员,上月入选“荆楚楷模”。

  李凤英,原本县木材厂工人,43岁下岗。她用14年时间,拜师学艺,打磨土家竹编工艺,将竹编画送出山外登上国际舞台。代表作《隐形罗汉图》16万元售出,另外一幅被省博物馆收藏。《隐形观音》成功入围2016年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兰亭序》、《隐形观音》等4件作品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展出。2016年,李凤英荣获省级“大师级民间工艺传承人”荣誉称号。土家竹编工艺荣获2项国家专利。先后荣获宜昌楷模、荆楚楷模荣誉称号。三峡日报、湖北日报头版均重点报道李凤英的事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李凤英的父亲在退休之前是一名县官,女儿在下岗之际并没有寻求父亲丝毫的帮助,而是不等不靠不要,自己找工作,自己想办法,四处拜师学艺,苦练竹编技术。父亲一辈子乐善好施,李凤英也在老人的一言一行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她在成功后,最先想到的也不是自己财富的增加,而是帮助更多的贫困村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传授贫寒学子技艺。

  逐步获得成功的李凤英也没有忘记父老乡亲,她遍访五峰竹编艺人,将全县98名篾匠联合起来,分成12个竹编小组。她四处寻求商机,注册成立五峰印象竹艺有限公司,和“五峰蓝”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协议,帮助竹编艺人提高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影响力,带动民间工艺抱团发展。半年时间,电商平台先后售出贫困村民的竹编产品《红心向党》画、背篓、台灯、果盘等17800多件,让传统竹编销往祖国各地,直至美国、印尼等世界各地,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万大关。

  牛庄乡贫困户黄兴林、残疾人罗培双、孤寡老人尹开贵等10多名贫困村民,先后慕名找到李凤英,要求学习竹编画,李凤英欣然接受,不仅免费教授他们技艺,还帮助他们解决吃的问题。但竹编技艺非一日之功,日子一天天过去,前来学习手艺的学徒们在困难面前信心不足,又担心销路不好,有几个学徒不告而别悄悄溜走了。李凤英不厌其烦,挨个上门做工作,还免费把材料送到家,手把手教他们,提高学徒们的技艺、增强学徒们的信心。

  李凤英先后荣获宜昌市高技能人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湖北省民间工艺大师传承人。为了把竹编工艺世代传承下去,2014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李凤英主动走进职业技术学校,免费教授贫困学子竹编工艺,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先后200多名贫困学子拜师学艺。为了培养贫困学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李凤英还从贫困学子所编制的竹编作品中挑选一批放入“五峰蓝” 电商平台销售,助力贫困学子勤工俭学。

  为了更好的解决学徒们的学艺环境和吃住问题,李凤英正在着手修建竹编博物馆、培训教室、宿舍楼和食堂,可以容纳100人。李凤英建馆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持,李凤英高兴地说:“到时,学徒们就可以安心学艺,我就可以帮助更多的贫困村民,还可以更好的给学子们传授竹编技艺”。

王志琦荣领“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

  本网讯(记者 明雪)中共宜昌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直属机关委员会6月26日颁发荣誉证书,退休干部、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志琦被评为市直文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王志琦同志的推荐材料说,王志琦同志热心党的事业,退休4年多来仍在多做贡献。他担任《三峡工程史料选编(三峡文化卷)》副主编,力夺“中国图书奖”。担任副主编《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已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主编《留根报告》已于去年出版发行。他被选入“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数次参加中省市项目评审。他28年来参加宜昌市民协主席团领导工作,为使宜昌市民协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做出突出贡献。去年他被评为宜昌市最佳民间文艺家,进入“宜昌市十佳民间文艺家”。今年6月2日《三峡商报》对他进行重点推介。

长阳出版发行《九佬十八匠》一书

  本网讯(通讯员覃庆华)长阳传统手工技艺《九佬十八匠》近日与读者见面。此书于2016年12月由崇文书局、长江出版传媒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先后由戴曾群和张颖辉主编。国务院津贴专家、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作栋先生为该书作序,称长阳传统手工技艺《九佬十八匠》是县域工匠调查的重要成果,此书资料翔实全面,在湖北省为首部,全国范围内亦鲜见。就针对当代民间工匠的专项调查而言,本书具有独到的开拓意义。

  长阳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俗称“九佬十八匠”,其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手工技艺在艺术上具有简洁、纯朴、清新的风格,是该县优秀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摸清这些民间传统工艺的生存发展状况,进一步推广和保护“九佬十八匠”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弘扬历史悠久的土家传统手工技艺,宜昌市民协组织全市进行专题调查,2013年7月由县保护中心和县民协组成工作专班,先后行程4400多公里,对县域9个镇2个乡的传统手工技艺状况进行了调查采访。“九佬十八匠”传承人遍及县域村村寨寨,其调查工作量十分繁重而又艰巨。工作组身背行囊,爬山涉水,通过广泛、深入、细致的田野走访,全面了解和掌握“九佬十八匠”资源的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实物保存情况等。运用文字、图片、录像等方式,对资源进行真实的记录,登记各类手工艺人3530人,重点采访98人,整理资料15万字,拍摄照片2000余张,拍摄视频1232分钟。经过近4年时间成果结集为长阳传统手工技艺《九佬十八匠》。

“宜昌民间文艺奖”评审结果公示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总结表彰我市近几年涌现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主旋律的优秀民间文艺作品和人才,根据《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宣传文化奖励办法(试行)》(宜府发〔2014〕7号)和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宜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关于开展第一届“宜昌市民间文艺奖”评奖工作的通知》(宜市文联字〔2016〕21号)文件精神,经组织专家评审,决定6件作品(个人)获第一届宜昌民间文艺奖。其中:民间文艺成就奖2人,民间文艺著作奖1件,民间文学奖1件,民间工艺奖2件。

  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从2017年6月14日—2017年6月20日。如对上述获奖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反馈。

  联 系 人:陈 娟 联系电话: 13907202072

  纪检监督员:杨延俊 联系电话:0717-6253009

  电子邮箱:250699748@qq.com

  通讯地址:宜昌市云集路21号(443000)

  附件:第一届“宜昌民间文艺奖”评审结果公示名单

  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 宜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17年6月6日

  附件:第一届“宜昌民间文艺奖”获奖名单

  民间文艺成就奖:(2人)

  王作栋 宜昌市民协名誉主席

  彭明吉 夷陵区刘德芳艺术研究会会长

  民间文艺著作奖:(1件)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 作者:民俗志编纂委员会

  民间文学奖:(1件)

  《青林寺谜语说税》 作者:赵兴寿

  民间工艺奖:(2件)

  《易拉罐浮雕》 作者:朱新泉

  《隐形观音》 作者:李凤英

  来源:市文联办公室 编辑:冯潇

长阳县向攻创优秀民间文艺精品发起新进军

  本网讯(记者明雪)宜昌市民协6月11日向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府副县长裴新颜汇报,研究民间文艺工作,向攻创民间文艺精品发起新进军。

  宜昌市民协主席熊庆文、常务副主席王志琦6月10日来到长阳县委办公室退休干部曹裕政家中参观家藏文物,观看正在创作的民俗作品。6月11日下午,他们和市民协副主席胡世春、县民协副主席田龙山、罗建平,向裴新颜副县长和县文联主席曾爱民汇报工作。他们说,长阳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文艺工作,长阳为宜昌市夺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四连冠”做出突出贡献,正在向“五连冠”发起进军,要乘胜前进,发起新的进军,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贡献,在全国全省争当先进。要充分运用长阳民间文艺资源,推出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当前要进一步做好田昌杰的当代版《本草纲目》民俗医药文化出版发行工作,高质量的做好《土家族撒叶儿嗬教材》编纂工作,组织支持举办曹裕政家庭文物展览和土家族民间体育娱乐文化编纂工作。要继续支持民俗文化演出工作,支持和关心民间文艺家,表彰奖励民间文艺家和青年民间文艺家,解决优秀民间文艺家遗孀的困难问题。

  裴新颜副县长表示,感谢宜昌市民协对长阳民间文艺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表示要加强具体领导,共同推进民间文艺工作发展。要动员各种力量,创作更多更好的民间文艺精品,力争在全国夺取更多更好的奖励。他表示,市民协提出的这几项具体工作都很好,将会同县文化局、县文联和县民协,逐一进行走访和研究,落实具体方案并做出成效。她表示,民协工作的发展重点在于发展民间文艺家,要支持和关心民间文艺家,充分发挥民间文艺家的作用,共同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做出新贡献。曾爱民主席表示,认真落实裴新颜副县长的要求,按照市民协提出的工作意见,与县民协一道抓紧抓落实,将使长阳民间文艺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市民协与车溪民俗文化旅游区共商工作

  本网讯(记者明雪)6月4日,宜昌市民协主席熊庆文来到车溪民俗文化旅游区,与市民协理事、旅游区总经理陈晓薇和点军区民协车溪分会主席李建平等,共商民俗文化旅游工作。

  车溪民俗文化旅游区发展很快,已经建成民俗一条街、民俗演出大厅和游客活动中心,民俗文艺表演丰富,民俗书画展示新颖,游客兴旺。他们认为,要在继续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丰富民俗文化含量,加强新闻宣传,继续挖掘推出本地民俗文化作品,增设民俗文化展设基地,加强文化、新闻媒体合作,抓住重大节点,扩大主流游源,继续推进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三峡旅游职院创作谜语作品500多则

  本网讯(通讯员 明雪)据6月21日统计,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已经创作谜语作品500多则,这是我市近几年集中创作谜语作品的一个单位。

  据市民协副秘书长、三峡旅游职业学院陈红教授介绍,几个月来,全院师生集中突击创作谜语,最多者上十则。创作的都是原创谜语,也是非灯谜作品的现代用品谜语。

  宜昌“非遗”传承进校园暨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非遗”传承大师工作室3月13日启动,学校专设民间谜语课,聘请中国谜语大王赵兴寿任教,谜语走进大学课堂。

  全国谜语创造征文大赛并定于10月份在宜都颁奖之后,三峡旅游职业学院决定以此为契机,打一个谜语创造战役。院校派出十多名师生代表参加了宜昌市第一届谜语创作培训班培训。

  随后,三峡旅游职业职院与青林寺谜语村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院内开展了谜语创作比赛。已创作出的500多则作品将由专家评选后择优推荐参加全国谜语创作大赛。

长阳土家农民田昌杰编著著当代版《本草纲目》

  一个土家族农民,花了近一辈子的时间,写下了《巴方草药图谱》,书中搜录了1400余种武陵山区民间草药,其中,涉及的草药名字1800余个。这些草药图谱全部都是他实地拍照采挖,再经权威中草药专家鉴定后,才正式纳入书中刊发的。因此,他编写的这部草药专著,被称为当代版的《本草纲目》。

  这个农民叫田昌杰。2017年6月6日,田昌杰正在为他的《巴方草药图谱》第三册校稿,他告诉笔者,待《巴方草药图谱》系列丛书出齐,将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

  农历1953年4月24日,田昌杰出生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杨家桥村1组一个土家族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当地的山歌手和支客司,或许是遗传的缘故,田昌杰从小聪明好学,对什么都感兴趣,胆子也特别大,喜欢爬树钻洞满山跑。

  然而,一次事故的发生,改变了田昌杰人生兴趣取向。那是1970年大年初一,田昌杰把一只雷管当着鞭炮点燃,结果将右手食指炸掉了一个指关节。

  贫困的家境,没有钱弄药治病,田昌杰的手肿得如馒头,痛苦难耐。因不能参加集体劳动了,田昌杰便来到长阳县国营酒厂茅坪分厂学习煮酒。一天,田昌杰陪同渔峡口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官守云来到渔峡口双古墓,发动群众种植药材和经济作物,晚上,他们住在国旗荒一个农户家里。在这里,田昌杰遇到五峰一个约70多岁的草药土医。

  老草医背着背篓,身挂红色药袋。老草药见田昌杰用布包着右手,便问是怎么了,田昌杰说:“雷管炸的,能不能治好?”老草医说:“小毛病,能治好!”喝完茶,他要田昌杰解开包手布条,老头在一块青石上将一些白色岩花灰刮了下来,又找农户要了一两生姜用嘴咀嚼,最后,将咀嚼碎的生姜与岩花粉涂混合后涂在田昌杰的伤口上。离开时,老草医叮嘱:“只要不沾生水,不用几天就好了”。真没有想到,三天后,手肿果然消了,也不痛了,不久伤口全部愈合,手伤就这样好了。

  田昌杰非常激动,从此,他对草药产生了浓厚兴趣,达到了入痴入迷的地步。只是遗憾的是,当年那位神秘的老草医他竟然忘记了问他的姓氏,不知道他叫什么,而且这辈子再也没有见过到。

  时间流转,两年过去了,田昌杰从一名学徒当上了酒厂的技术员,1976年,他又被调资丘供销社管理全区各分厂的酿酒工作。当时,全国粮食紧缺,党中央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号召,虽有酒厂,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用来酿酒。每人每年只有1斤粮食酒的指标,保证过年用,杯水车薪,农村对酒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

  发生在田昌杰身边的有一件对他触动很大,一个农民兄弟由于太想喝酒又没有酒喝,于是去药店买了一种很打脑的药来“买醉”,这种叫“浪荡丁”的药吃下去后,变得神魂颠倒疯疯颠颠。田昌杰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寻思,既然没有足够的粮食来煮酒,那么,是否能用一些有糖分的野果和一些含淀粉的草药来酿酒呢?

  怀着一颗大爱之心,田昌杰很快投入了实验。他先后利用野生水果和葛根等为原材料开展酿酒研制工作,原材料以草药为主:枣子、木瓜泡、茅草根、柿子、杨桃、糖梨子、麦李子、林清果、棕米、羊母奶子、板栗、樱桃、五味子、蛇泡、南瓜、桃子等...... 他先后试验了24种草药煮酒,居然一一都成功了,区别只是出酒量的多少而已。

  他发现,枣子酒的口感是最好的,清香味甜,常常让人喝醉了却还不知情。有些草药酒还能治病强身。好比说洋姜酒,就有通气利便的功能,喝下十分钟,气就下行,人就会不由自主的排出体内滞留的废气,有胸塞气胀之人状况会很快得到改善,是理想的健脾养生好酒。

  草药酒的研究成功,更激发了他对草药的兴趣,让他对草药的研究越发的不可收拾。接下来的时间,他开始了更为广泛的草药寻根之旅,见识了更多的山间草药,也结识了更多的民间草药奇人。

  田昌杰与火烧坪姑娘唐道秀结婚后,更加坚定了他研究草药的信心,因为妻子的父亲唐传梓就是火烧坪有名的草医。还有家住资丘的叔叔田家槐,家住火烧坪的田家海,都是草医。这些草医,都是自己上山挖草药,回家后亮晒干净和用鲜草药擂碎成酱,再用于配方治病。

  从事国家正规行医的药师药匠,被称为中医,而民间以草药治病的称为草医,田昌杰认为,草药是中药的原生之母,没有国家认可的药叫草药,认可的叫中药。所以,草药更需要心记口传,更需要加以传承和呵护。

  根据草医们传教的药名,田昌杰都要去一一寻找。他先后花了40多年时间,对老草医说的1850个药名进行鉴别,最终发现,很多草药是一药多名,最终他确认了1400多种草药。有时为了一味草药,要爬山涉水数十公里,山林中寻找十天半月之久。有一种草药叫老君丹,又叫岩园子、阴阳七、一口血,为找到这味药,田昌杰花了长达6年时间,终于在2007年正月的一天,在资丘镇柿贝村印盒子山下的一个洞中发现了。这味草药从根至叶如人的筋脉,是治疗肾病和散血的特效药。

  田昌杰其貌不扬,瘦黑矮小,其体内蕴含的无限能量与他的外表形成巨大的反差。采访时,他的老伴笑着告诉我们:“这老头子,一说是个农民,从结婚起就没怎么下过田,一天到晚就是山里到处寻草药,经常晚上回来时就拎个大口袋,打开一看,里面就是各种乱七八遭的草药,他就天天研究这些药,围着这些药转,自己一个人还不够,还经常找别人去鉴定,弄清白了慢慢就整理出书,他这么多年就是这么过来的。”语气中可谓爱恨交织。

  田昌杰也坦言,自己在农活儿方面做的确实不多,他指着摆在自己面前的三部《巴方草药图谱》,不无骄傲自豪地说:“我这一生,这些就是我的成就。草药是中药的原生之母亲,希望这些草药最终能走近课堂,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希望更多的人为自身的健康而学,为人类的繁荣昌盛而用,真正实现寿比南山、长生不老的梦想。等我把第四部书化缘出版成功后,我就去申报吉尼斯记录,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运用民间草药。”

  为使搜集的草药标本和图片准确无误,田昌杰先后拜知名草医覃世根、向宗暄、覃浩然、田随东等为师,弄清药性,药名,与图片标本一致,对一些没有准确药性定位但却能治病的草药,也载入书中,留待后人研究。

  2015年3月,田昌杰《巴方草药图谱》第一集由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发行;2016年6月,他出版了第二集;2017年7月,第三集也将出版发行。

  《本草纲目》共载中药1700多种,李时珍药书载中药300多种,本纲目与李时珍的药书都只有手绘,没有实图,而田昌杰《巴方草药谱》刊载的草药图谱1400多种,几乎包含了武陵山区的全部草药,草药名1800多种,都是原物彩图。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内容是《本草纲目》等药书没有的,也收录其中,因此,《巴方草药图谱》,当今中国最全的草药原真图谱,这也是田昌杰蒙生申报吉尼斯记录的根据。

  目前,田昌杰还在继续研究发现新的草药,他说“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把《巴方草药图谱》做到完美,为服务于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周俊平画笔绘中国最高最长最大《清明上河图》

  宜都正国愽物馆

  日前又增一奇观

  吉子墙绘周俊平

  妙笔生花画壁展

  清明上河图之最

  引得游人皆惊叹

  不容易真不容易

  不簡单真不簡单

  文明创建添光彩

  值得一看请点赞

  日前,中国目前最高最长最大的《清明上河图》,落成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宜都市清江古镇正国民俗愽物馆。

  宜都市正国民俗博物馆外墙《清明上河图》大型壁画由宜都市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席、[吉子墙绘工作室]周俊平先生历时一个多月精心绘制而成。该图 画面高3.2米,长36.6米,采用散点透视法构图,丙烯颜料着色,以工笔白描的表现手法勾勒出了我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业界人士称此《清明上河图》是目前中国最高最大最长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长卷里共描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若干,是具有珍贵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一幅传世佳作。

  据悉:周俊平先生1964年出生于湖北宜都陆城镇一个普通家庭,自幼痴迷绘画,毕业于中国书画院工艺美术专业。1996年创办宜都市第一家经营个人字画的[周平画廊]; 创作的壁画《宜都八大景》、《进威军旅》、《牧牛图》、《清莲》等10多件作品先后荣获全国、湖北省、宜昌各类美木、民间工艺大賽大奖20多项,近年来还为宜都城市文明创建增添新景描绘作品上万平方遍布城乡。被省市有关单位授予“宜都市十佳青年民间文艺家”、“湖北省百强牛人”及“湖北省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徐荣耀、张维)

宜都市拍摄微电影《大酒壶下酒爹酒儿酒媳妇的酒窝窝》

  本网讯(通讯员 徐荣耀)由宜都市楠贵影音组织创作,宜都市故事学会副主席胡志贵执导,潘家湾乡吕家坳村协助拍摄的“精准扶貧糸列”微电影短剧《大酒壶下酒爹酒儿酒媳妇的酒窝窝》,6月20日在美丽的土家山寨吕家坳村杀青。宜都市文联,民协,故事学会,奇石协会,工艺美术协会诸多主席、艺术家及清江云瑜伽艺术团队帅哥美女们光临现场祝贺。

   精准扶貧糸列短剧《大酒壶下酒爹酒儿酒媳妇的酒窝窝》(暂定名)以宜昌唯一的土家族潘家湾乡吕家坳村发生的真实故事为背景原创,从青年回村创业,男女之间爱恋,山洪天灾突发,父老乡亲互助,基层干部帮扶,上级领导精准扶貧方面组织素材,在民众中海选出宜都市飞扬舞蹈学校美女校长赵寒主演及其他演员参与,多角度设置镜头拍摄的。是楠贵影音胡志贵先生继执导拍摄《清江滩(一、二)》《清江清之蜕变》《清江清之租爹》《清江清之传承(家)》等七部微电影之后,在吕家坳村及社会方方面面大力支持下,众人拾柴火焰高拍摄的。近期将高标准进行合成,争取早日与观众见面。

   宜都市文联党组书记周保平在杀青仪式上赋诗一首点赞:

  方言剧组胡志贵,

  拍摄微影终不悔;

  精准扶貧接地气,

  此剧助农得实惠。

   吕家坳村党支部书记管永强,宜都市故事学会主席徐荣耀,宜都市民协主席杨培新,宜都天方公司总经理赵驰云,宜都市都可滋集团总经理朱修成等出席杀青仪式并先后致辞,共祝微电影《大酒壶下酒爹酒儿酒媳妇的酒窝窝》早日与观众见面。

“土家兄妹”唱响比利时法国国际艺术节

  本网讯(通讯员 刘洪进)热闹了半个世界的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在比利时、法国唱响,宜昌“土家兄妹”组合歌如闪电高亢发力,打动了世界,场场掌声如雷,成为国际民间艺术节最受欢迎的歌手之一。6月14日,满载喜悦的“土家兄妹”王爱华、王静回到宜昌,受到家乡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

  受湖北省文化厅特邀请,2017年5月28日至6月13日,曾在央视青歌赛获得过金奖的土家著名歌手王爱华,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山歌新秀王静组成“土家兄妹”组合,参加了比利时、法国参演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

  参加国际文化艺术节演出的共有来自中国、俄罗斯、古巴、阿根廷、匈牙利等10个国家近400名民间艺术家,他们用不同的民族特色,共同精彩演绎各民族的舞蹈和音乐。湖北综合艺术团是唯一的一支受邀参加艺术节的中国团队,而歌手只王爱华、王静等三人。“土家兄妹”组合是唯一的一个歌唱组合。

  作为土家族山歌的杰出代表人物、优秀歌唱家的王爱华,与民歌新秀王静组成的“土家兄妹”,代表着中国山歌的最高水平,他们用超高的天籁之音,完美演绎着《花咚咚姐》、《唱个山歌甩过来》、《红日照在东山上》、《姐不招手哥不来》、《迎客歌》等近10个土家族山歌名曲目。

  18天的演出活动,共参加演出20余场,场场爆满,“土家兄妹”组合的超高音演唱,成为国际艺术节最大亮点之一。土家兄妹的歌声高亢嘹亮,他们不加修饰、浑然天成的演唱方式,如闪电般震撼全场,每首歌都打动了比利时和法国人民的心,每次歌唱结束,台下掌声雷动。走下舞台,更是有无数观众慕名而寻求与两位歌唱家的合影;歌迷请求学说中国话、学唱中国土家族山歌。

  “土家兄妹”的精彩演唱和人格魅力,更是让人难忘怀。演出归国时,众多法国歌迷自发前来相送,与王爱华、王静拥抱告别。同行演出的一位俄罗斯舞蹈演员,更是对王爱华产生崇拜,临别前,跑过来一把抱住王爱华,泪流满面,依依不舍。

长阳村医覃春大用中草药接骨疗伤千例

  三国著名医学家华佗,因首创用中药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后死于狱中,历史记载华佗的医书及医治方法多已失传。而然,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秀峰桥村有一个村医,却能用中草药接骨疗伤,施药后即可立即止血止痛,骨伤2月左右可痊愈。

  这个有着神奇手段的村医叫覃春大,在他手中,已有千例断骨伤筋病人痊愈,医治轻微跌打损伤者无数。这个被当地人当神一样尊重的村医,堪称国宝。2017年6月15日,怪奇公社新媒体联盟慕名前往探访,结果老中医覃春大曝出了惊天秘密:他的接骨法,源于华佗的接骨方。覃春大,正是华佗中草药接骨技法的传人之一。这个秘密他已隐瞒了40多年。

  覃春大生于农历1949年2月23日,父母都是长阳榔坪镇乐元村响潭元的普通农民。1968年,覃春大初中毕业回到农村,然而,就在这年,家里来了一个四川老人,从此改变了覃春大一生。这人姓王,自称是个草药医生,能看五劳七伤的病,王老头在覃春大家一住就是一年,他天天上山采药,覃春大跟着这个王老头挖药,使覃春大认识了200多种草药,同时,王老头还教覃春大学会了给人治痨伤和跌打损伤的病。

  因学会了一门用草药治病手艺,1971年,覃春大被招到榔坪医院上班,跟老中医秦世景学习中医。秦世景有一门独门绝技,就是能用中草药接骨疗伤,即使是粉碎性骨折,秦世景也能手到接骨,上药即能止痛止血,2月左右便可恢复,其神奇手段,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这门手艺,保住了秦世景的命,这个解放时划为恶霸地主成份的他才免于被镇压(处死)。

  覃春大跟随秦世景学艺,但从未把他当着地主看,而是始终以待父母一样尊敬师傅。当年,跟随秦世景学艺的人很多,但都半途而废。而覃春大跟随秦世景一学就是9年时间,秦世景毫无保留地将接骨药方告诉给了覃春大,称这个方叫“千金不传,万酒仙饮方”,简称接骨丹。这个药方由接骨草、糯米还阳等10味中药和5味草药组成。喝了可立即止痛,外敷可接骨生筋。

  1981年3月,覃春大被调到乐元采育场(林业局基层单位)医疗室工作。到岗不久,采育场发生了重伤事故,伐木工人郭永春被一粗木将右脚踝骨撞成粉碎性骨折,皮肉骨断裂,只有一点皮连着,大量泥砂渗进断裂的伤口内。覃春大按师傅学得的药方,先给郭永春止痛止血,之后,拿来毛笔,沾清水一点一点将断裂口中的泥砂清理干净,将骨头碎片取出丢掉,之后,用农村妇女纳鞋底的绳索将断裂处缝合,再敷上接骨丹,上夹板固定。2个月后,郭永春便康复,开始下地劳动了。

  这一病例的成功康复,让覃春大更加觉得秦世景所传药方的神奇,之后,每遇伤筋动骨和跌打损伤之人,都用接骨丹治,每每奏效。火烧坪乡木工王家双,拖板车时被石头砸伤右腿骨,呈粉碎性骨折,覃春大用接骨丹医治,王家双不久即愈,现在还能开摩托车。2009年,农民王景民在榔坪挖砂时,被落石将股骨砸断,断裂的骨头穿过裤子,露在外面。王景民没有去大医院治疗,而是求覃春大医治。经过接骨丹的运用,不到2个月就康复如初,逢年过节,王景民都要来探望覃春大,以感谢他的妙手回春。

  榔坪镇沙地村桂家冲有一名中年妇女,股骨断裂,因患者有心脏病,不能打麻醉药,医院都不敢治。伤者家属将覃春大接去,上药后,当即止痛,骨头对位,只两个月就好了。

  据悉,覃春大用接骨丹治愈断骨病人达1000余例,轻微跌打损伤病人无数。2016年春,长阳贺家坪镇集镇司机秦辉林,股骨坏死,股神经萎缩,瘦得皮包骨,先后在武汉、宜昌大医院花了上十万元,都没有治好。秦辉林得知覃春大有妙方能治骨伤,便报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覃春大,覃春大给秦辉林开了一些中药让其内服,共吃了4幅中药,花了不到1000元的费用,秦辉林的股骨坏死病竟然奇迹般好了。现在又能开车如初了。

  原来,覃春大学到的“千金不传,万酒仙饮方”(接骨丹),直到他的师傅秦世景临终前才知道秘密。当时,秦世景老中医将一本毛笔手抄本送给覃春大,覃春大看了书上的字,才恍然大悟,这本书叫《华佗接骨方》,全书50页,详细介绍了15味中草药的药性及特征,以及使用方法。秦世景对覃春大说:“这本书我连儿子都没传,现在交给你,你要好好的保存,多用它在世上积善成德!”

  据覃春大介绍,中药,是药典上有记载的药,草药是药典上没有记载的药。华佗接骨方上的这15种中草药,都需要自己上山去挖。特别是5种草药,在《本草纲目》《李时珍》药书上都找不到。亲手挖药,一是为了保密,二是野生药比人工培育的药要有效得多。

  8年前,覃春大年过6旬,体力已不能让他在悬崖森林中去寻药了,幸好乐元合作医疗期间,学习中草药的人很多,覃春大便委托这些经常上山挖药的人代采,以确保接骨丹的存药量,备需要时使用。

  当记者问及为何现在暴露“华佗接骨方”时,覃春大称,根据现在的法律,骨伤病人都要到专门的大医院救治,覃春大这种小诊所无权诊治,否则,就是超权服务。久而久之,华佗接骨方就会失传,现在公布这个秘密,主要是不想让这一密传了1800多年的接骨方法在我手中失传。

  当问及《华佗接骨方》的书何在时,覃春大说:“这本书被亲戚秦文尧借去看,后找秦文尧要书,他说丢了。不过,这本书我基本能背下来,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将这本书整理出来,留给后人研究!”

  (怪奇公社:刘洪进/文图)

西陵区民协发现4岁小朋友徐嘉希会剪纸

本网讯(通讯员 蔡根)近日,西陵区民协办公室(土家寨酒楼内)接待了截止目前一位最小的剪纸艺人,他就是宜昌市幼儿园中班小朋友徐嘉希。2013年3月29日出生。

  虽然年龄小,但对剪纸有浓厚的兴趣。三岁八个月的时候就根据《东方娃娃》杂志上迎新年剪窗花手工步骤图,剪出了第一幅窗花作品。四月下旬,西陵区民协剪纸分会会长胡文英就给蔡远发主席提及她收了一位年龄最小的剪纸学员。蔡主席要求胡会长及时联系上徐嘉熙小朋友见面,但因胡会长回老家松滋去了一段时间。直至6月25日才联系上徐嘉希,邀请其父母带他并携带作品来民协办公室见面。

  徐嘉希小朋友在现场剪纸两副作品,还像模像样,动作还很麻利。再仔细了解,他是与2017年4月23号师从非遗剪纸非遗传人胡文英开始正式学习剪纸的,他根据学到的点纹,月牙纹,爱心等基本剪法。能脱手剪出极富美感作品的窗花。如今剪纸作品包含植物动物人物和其他物品已有一百多幅。

老农田纯浩治腰颈腿疼痛顽症献出秘方

  今年71岁的田纯浩,一辈子种田为生。但这位老人却有一手治腰颈腿疼痛顽症的妙方,可一次见效,十里八乡的人都找他。他所用的草药也极其普通,都是在林间地头坎边崖上所采集,总共只有15种草药。2017年6月23日,老草医田纯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愿献出这个秘方,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

  田纯浩居住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天池口村4组。这里地山大人稀,十分闭塞。年轻时,田纯浩跟老中医许焕然学中医半年,之后,又跟老草医田克贤学习了10年草药,能熟练常握200多味常见中草药的药性及用法。

  清江沿岸,森林植被好,空气湿度大,腰椎、颈椎、肩椎、坐骨神经痛和半身不遂成成为常见疾病。每遇这些病痛患者上门,田纯浩就给配上一幅酒药(一幅草药配3斤酒),每天饮用量为一钱以内,一幅酒药可饮3个月。绝大多数患者,一幅酒药就将顽症治好了。

  2006年夏,长阳渔峡口镇双古墓小学教务主任张祖华,突然腿神经疼痛难忍,步履困难,走二三步就要休息一会,上课不能站立,只能坐着讲课。张祖华到处寻医问药,都没有治好。邻近的民办教师覃好天过去也是腰椎引起半身疼痛,经田纯浩之手,一次治愈。经覃好天介绍,张祖华来到资丘镇天池口村4组找到田纯浩,田纯浩给张祖华抓了一幅草药泡酒,没想到,一喝腿痛就好了,行走负重如初。为防止复发,张祖华便又找田纯浩买了一幅药。使张祖华顽固性腿疼病得到痊愈。

  渔峡口镇肚子河覃好银的女婿左腿疼痛不能劳动,在大医院住院医治无效,2016年正月,找到田纯浩,只抓了一幅草药,腿痛消失,恢复了正常。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大岩屋王远成,因腰椎压迫神经疼痛,近瘫痪在床上,田纯浩一幅草药,药到病除。

  据悉,经田纯浩治愈的肢体麻木症数百例,腰椎、颈椎、肩椎、半身不遂病人近千例,求医者不仅有长阳、五峰、枝江等地的病人,还有远在广州、深圳的病人。

  田纯浩治腰腿肩疼痛的草药土方,因其效果明显,外人都觉得非常神秘,按照师傅的嘱咐,秘方是吃饭的碗,不能轻易示人。然而,这一秘方,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主要是这些中草药不仅要全部认识,还要自己在山上采,一般年轻人都吃不得这个苦,能吃苦的多忙于在外打拼挣钱,不可能跟着他学草药。

  为了给后人留下药方,积善德,田纯浩自愿献出这个草药秘方:

  基础草药12种:半边散、遍地香、赶山鞭、冷水七、血三七、大血、小血、见血飞、活血莲、清木香、九龙盘、上天梯。

  针对不同的病,还要配“带路药”:颈椎病加川芎、金盆草;腰椎病加杜宗、寄生、算盘七;坐骨神经痛加牛习、细心。一幅药最多的要配15味药。

  据田纯浩介绍,这个草药秘方,是在老药方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新加进了半边散等5位草药,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这些药,虽没有什么名贵中药材,但都是田纯浩爬山涉水自己采的。为采这些药,他每年都要多次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后河,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贺家坪和周边悬崖绝壁和森林间行走采挖,每次出去,都要花上一周左右时间,最长要花半个月,才能采齐所用之药。

  每次求医者求药,田纯浩的草药价格也很公道,每幅药只收200元,算是支付了挖药的工资。

  (怪奇公社刘洪进/文)

热点专题
无障碍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