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脱贫铁人”郑学群的不期而遇

2018-05-04 07:16 来源:bet87365线路检测—三峡日报 责任编辑:刘振华

 

 
林汇泉

  2017年6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总工会组织全县的劳动模范到四川去疗养,一路10多人,大家兴致很高。我们来自各个行业,有企业家、政界的、商界的、事业单位的,唯独有一个不起眼的农民,他叫郑学群,一上火车就能看出他没有出过门。他也显得与众不同,那张晒得又黑、又瘦、又枯的脸上不仅留下了风雨的沧桑,而且表情也很沉重。我怕他是因为自己是一个普通农民而自卑,有意靠近他。一路上,他讲的故事让我们非常感动。

  他所居住的贺家坪镇七里坪村的自然条件很差,是个三县交界的边远地带,土地贫瘠,什么值钱的产业也没有,更为糟糕的是交通不便,农民一年上头喂一头猪,想卖出去都很难。他32岁时,正兴起打工经济,他可以出去挣钱,但一想,打工挣钱是年轻时的短期效益,不改变地方的经济状况,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决定不出去,而是领头组织当地村民把出山的公路修通,有了路就可以发展产业,有了经济来源,就能解决根本问题了。从7个贫困户集资2100元开始,修啊,修啊,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也不知受了多少次伤,耳朵打聋了,手指骨折了,腿子烤枯了(掘岩机打红了)。可是他说,这都算不了什么。最大的压力是精神上的,自己一个普通农民,要协调好多难得协调的事,解决好多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受了好多委屈,是别人无法知道的,有些是不能说的,说着说着,他流泪了,像下雨一样,忍不住。我估计他平时没有向别人诉说过,也没有时间诉说,更没有机会动情。

  通过20多年的努力,真的把公路搞通了。既通长阳,还通秭归。下一步是发展产业,他又遇到了难题,发展什么好呢?正好,政府号召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他那些山头正符合条件。他挖呀,挖呀,在山岭中用双手挖了5000多个树窝,栽下的核桃树苗还用竹子打起了围栏,又是多少个日日夜夜。这些树苗他已经精心培植了8年了。他用一辈子在山里奋斗,已经54岁了,修了一条致富路,发展了一个致富的产业,他脱贫了。

  动车在平静中行进,听他故事的人心很不平静。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郑学群才是真正的劳动模范,比起他,我们做的工作算得了什么呀!

  结合当前扶贫攻坚工作来看,农民本身才是主力军,除了各级帮扶,还得发挥自力更生精神,才能永久走上脱贫致富的路。郑学群正好是一个典型,他是一个“脱贫铁人”。 疗养回来后,我积极向有关方面提供信息,极力建议对他这种自强不息的脱贫精神开展宣传和学习,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作者单位:长阳政协)

热点专题
无障碍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