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熊浩文 章翔)5月15日,在全国“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之际,市公安局经侦部门以“与您同心、为您守护”为主题,在CBD广场和三峡大学开展宣传活动,同时要求各地经侦部门在开展活动时突出主题、营造声势,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专题宣传片、提供法律咨询、摆放宣传展板等宣传方式,确保宣传日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遍地开花、取得实效。
活动当天,市公安局经侦部门联合西陵区公安分局在CBD广场和三峡大学设立主会场,联合处非办、金融办、工商、税务、知识产权等多个部门在现场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咨询和举报服务。设立举报经济犯罪咨询台,现场接受咨询、答疑、解惑,受理报案;设立防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银行卡非法买卖,假币,非法集资,网络传销,加盟类合同诈骗等咨询宣传台,现场教授防范各类经济犯罪技巧。现场授课传授防骗技巧,呼吁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经济犯罪的危害性,共同参与到防范打击经济犯罪中来。
全市各级经侦部门在各个分会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宣传展板、利用户外媒体宣传、警民互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夷陵、宜都、秭归、平湖等地经侦部门民警走上街头、深入群众开展形式多样防范非法集资、假发票、银行卡等违法犯罪宣传活动,让群众正确认识这些违法犯罪惯用手法和伎俩,从而提高人民群众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形成了声势浩大、场面壮观的宣传氛围。
民警教你学防范
常见诈骗手段:
(一)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
(二)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等旗号,经营项目由传统的种植、养殖行业发展到高新技术开发、集资建房、投资入股、售后返租等内容,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有不法分子假借委托理财名义,故意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电子商务等新名词迷惑社会公众。
(三)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采取聘请明星代言、雇人广发传单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将网站设在异地或租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有的还通过网站、论坛等网络平台和QQ等即时通讯工具,传播虚假信息。一旦被查便迅速关闭网站。
(四)利用亲情诱骗。不法分子利用亲友、同乡等关系,用高额回报诱惑社会公众参与投资。有些参与传销人员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警方提醒:市民一旦发现被骗,首先要尽快报警,在非法集资行为即将败露时,受害市民可与相关非法集资人员谈判,要求将钱财退还。同时,受害市民还需第一时间搜集理财款项支付划拨证据、合同协议类证据、理财交流过程证据。同时,受害市民还可尽早申请冻结问题平台资产,避免案件侦查过程中发生资产被藏匿或转移。受害市民在维权过程中,还可向第三方寻求帮助,比如向当地“处非办”举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