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工匠】专治“疑难杂症”的“机床医生”

2017-04-20 11:43 来源:bet87365线路检测 三峡日报 责任编辑:李好

  “机床修不好,就找杨师傅!”在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人们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至理名言”。而工人们口中所推崇的“杨师傅”,正是宜昌市首届优秀高技能人才、公司钳工高级技师——杨光。

  今年58岁的杨光,18岁技校毕业,从事钳工工作已有40年。多年的一线实战磨砺,杨光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凭借精湛的钳工技艺,荣获“湖北省首席技师”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专项津贴。

杨光正在检查机床设备。记者吴延摄

  做机床医生 为机器手术

  年,杨光加入长机科技公司的前身长江机床厂,现在公司再制造中心从事钳工工作,主要负责机床的大修、中修、维修和设备的数控化改造。

  “我更愿意把自己当成一个医生,只不过我的病人是机器而已,我要努力看清它们的‘五脏六腑’,找出病因并为它们‘做手术’。” 3月30日,面对记者的采访,杨光这样阐述自己的工作。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却凝聚着杨光的艰辛付出。同为再制造中心的员工彭伯敬对此颇有感触:“大型设备,尤其是一些进口设备的维修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设备维修与再制造需要把设备一点点拆解开,完全熟悉其功能构造,找到故障点修复之后再一点点装配回去。一个细小的差错就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难度可想而知!”

  年,公司购买了一台光学系统损坏的二手瑞士DIXI75AN高精度坐标镗,由杨光负责光学系统的修复及设备改造工作。可是等到将设备拆解之后,杨光却发现不仅仅光学系统发生严重损坏,很多内部零件也早已发霉破损。

  这样的“疑难杂症”让其他工友一筹莫展。困难越大,越能激发杨光的斗志,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这个“拦路虎”。

  为此,杨光专门买了一台数码相机,白天在研究这些零部件的同时为其一一拍照,下班之后就对着照片不停摆放,思考各个部件的相互联系。最终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和工友的商讨尝试,成功地为损坏零件找到了合适的替代品并将光学成像系统修复完善。这台经杨光改造后的坐标镗设备一直“健康”运行至今。

  杨光勤学爱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机床“疑难杂症”。渐渐地,“机床修不好,就找杨师傅”的名言便在工友们中传开了,这是工友们对他精湛技艺的一种赞许。

  维修中创新 省千万成本

  “设备的维修与改造不仅难在对破损设备的维修,更难的在于改造。不单单只是要实现原来的功能,还必须要使改造后的设备和现在的生产需求接轨。”彭伯敬阐述了一个合格的钳工需要面临的两大难题。

  年,杨光负责“HS-900西德测齿仪的改造”项目。这台测齿仪设备由于工作磨损,传动精度已经达不到要求。并且设备使用的传动皮带需要经常换,但购买渠道较少,对日常生产造成了较大阻碍。

  面对以上问题,杨光创新性地提出以常见齿轮传动代替这种传动皮带,经改造调试后的测齿仪设备恢复了出厂时传动精度,同时解决了传动皮带更换频繁的问题,为公司节省了数百万成本。杨光也因此获得公司技术革新一等奖。

  这样的技术革新对杨光来说并不是个例。早期,杨光为减轻刮研车床导轨时的劳动强度而设计制作的“车床导轨刮研平尺托架”工装获市经委、团市委颁发的“五小成果”鼓励奖。2008年,杨光主导完成了德国科堡液压式导轨磨维修改造。今年初,他又主导完成了斯柯达落地镗改造等项目……杨光主导的这些创新型设备改良,先后为公司节约了不下千万元成本。

  由于杨光对于企业的巨大贡献,他也被公司评为“卓越长机人”,这是公司给予对企业有重大贡献员工的最高礼遇。

  机床为教台 分享为乐趣

  由于钳工工作的特殊性,每次维修改造的设备都不尽相同,遇到问题或偶有感悟都很难找到先例或者交流对象。于是杨光在多年的维修生涯中,针对自己修过的每一台机器都总结出相关经验和体悟并记录在案。“我把这当成是一种和自己的交流。”杨光说。

  后来在工友的鼓励下,杨光开始把这些“经验手札”整理成册向外投稿,并先后在《金属加工》等国家专业机械技术刊物上多次发表。

  就像是“话匣子”被打开了一般,杨光感受到分享的乐趣。他不仅在期刊上发表文章,也开始对所经手的各种设备进行分类梳理,对相似设备的维修改造经验加以总结,并将这些经验悉心传达给工友们。

  机床为教台,桃李满芬芳。在杨光所教的数十名徒弟中,多人已分别获得“高级技师”、“高级技工”职称、企业“优秀人才”、“核心人才”等称号。如今,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业务能手。

热点专题
无障碍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