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产业工人 决胜全面小康

2018-04-28 17:15 来源:2018重点工作 责任编辑:李好

  每年斥资4000万助推产业工人发展,选树第二届“宜昌工匠”,评选首届“宜昌市十佳劳动关系和谐企业”……4月24日上午,我市召开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宜昌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从提高产业工人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健全产业工人权益维护机制和强化支撑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20项改革措施。

  《方案》出台背景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据了解,制定和实施这一改革方案,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谋划和部署,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尚属首次。

  2017年6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审议通过《湖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宜昌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中央、省委、市委先后出台改革方案,充分说明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政治分量很重、改革考量很深、制度安排很全,意义重大而深远。

  当前,宜昌正处在推动绿色发展、转型跨越、决胜全面小康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新动能的培育中,产业工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市产业素质、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我市产业工人现状

  产业工人是我市职工中的主体力量。根据最新的关于产业工人范围粗略估算,我市现有产业工人58.53万人,占全市职工90.3万人的64.8%。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到产业工人总数的91%,其中技能劳动者总量25.2万人,高技能人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1.86万人。

  占全市职工64.8%

  我市现有产业工人58.53万人

  《方案》主要内容

  《宜昌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共2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改革的总体要求。《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我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问题导向、统筹规划,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着力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畅通发展通道,依法保障权益,锻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动员广大产业工人为推进宜昌绿色发展、转型跨越,决胜全面小康建功立业。

  第二部分是改革的主要措施,从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技术技能素质、健全产业工人权益维护机制、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等4个方面,提出了20条改革举措,涉及相关责任部门42个。

  ●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强化党建工作

  壮大党员队伍——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

  强化组织建设——统筹抓好商务楼宇、商业街区、专业市场等非公有制企业集聚区党组织组建工作,做到应建尽建。

  严格教育管理——把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到项目工地、生产车间等,让活动接地气、有人气。创新活动方式,用好QQ群、微信群等载体,全覆盖抓好学习教育。

  开展“双培”活动——在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把生产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骨干。优先发展产业工人入党。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思想引领

  职工学校——依托各级工会干校、职工之家、道德讲堂、职工书屋等平台,在职工集中的企业、项目建设工地和工业园区(开发区),打造职工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校,引领广大职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

  “四个一”工程——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活动,在广大职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时代新人我先行”活动——积极选树产业工人中的先进典型,对事迹特别突出的纳入“宜昌楷模”评选范围。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2018年省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推荐评选工作中,提高产业工人比例;组织开展产业工人劳模、最美一线职工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宣讲活动。

  ◎创新工会工作

  丰富工会组建形式——全市各类法人单位建会率动态保持在90%以上。推动符合企业100家以上、职工50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立总工会。

  优化网上入会——新增职工(农民工)网上入会1.5万人。

  ●健全产业工人权益维护机制

  ◎着力维护政治权利

  参政议政——增加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

  健全完善厂务公开协调领导小组制度——召开全市厂务公开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实施推进措施。

  健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内容丰富、程序规范、形式多样、运行良好、成效显著”的要求,深入开展争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

  ◎着力维护经济权益

  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开展首届“宜昌市十佳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评选。

  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等相关政策——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着力维护民生健康权益

  完善全市职业病防治服务网络——增加职业健康检查、诊断、检测、评价等技术服务供给。推进职业病防治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重点职业病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和管理网络,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持续、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依托智慧宜昌、健康管理大数据等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建立职业病人治疗绿色通道——开展职业病人健康教育及诊断后的随访干预服务。

  ◎着力维护劳动安全权益

  安全生产培训——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大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宣传力度。继续开展监管对象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持续落实“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

  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

  ◎着力维护精神文化权益

  加强职工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建设——推动工人文化宫公益性改革,市工人文化宫职工健身培训基地向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免费开放,向全体工会会员优惠开放。

  送演出进企业、乡镇——继续开展走进职工“送文化”活动,援建市级职工书屋50个,组织开展“发现最美劳动者”职工摄影大赛、“走进职工”慰问演出、免费送电影、万人相亲等活动。

  ●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技术技能素质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产教融合——推进各职业院校重点同一家企业构建深度合作关系,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出台支持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试点的在校学生不少于700人,联系相关企业不少于30家。

  组织初中生进入职业院校开展职业体验——组织2万名左右的初中学生到本区域职业学校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助——组织开展技师培训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按照技师2000元/人、高级技师3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助。

  鼓励企业加大职业培训投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开展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确保纳税人对政策能够灵活运用。

  ◎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

  推进“金蓝领”开发工程——评选一批市级高技能人才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落实技师培训补贴资金50万元。组织首届“宜昌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开展体检和休假疗养。

  落实技师培训补贴——在市级就业补助专项资金预算中安排技师培训补贴50万元,对企业相应职业(工种)岗位工作、具备晋升职业资格申报条件的职工,通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师给予补助。支持优秀高级技能人才选拔,每届选拔30名左右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每人每年给予4000元补助。

  选树高技能人才——开展第二届“宜昌工匠”选树活动。

  ◎广泛开展技能竞赛

  开展劳动竞赛、技能竞赛和创新大赛——组织开展14项市级劳动竞赛(职工创新创业大赛、“CAD机械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赛、住建劳动技能大赛、卫生应急拉练技能大赛、城管执法效能大赛、“无线4G、有线宽带”劳动竞赛、市直机关第五届干部职工综合技能大赛、创新菜品烹饪技能大赛、第二届森林消防技能大赛、“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讲解员大赛、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养老护理员大赛)。

  ◎深化创新创效活动

  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宜昌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专项计划,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鼓励引导企业职工发明创造,畅通知识产权保护绿色通道,落实市级专利奖励政策。

  建立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加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力度,命名市级示范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20家,对每家给予3万元补助资金。

  ◎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

  鼓励职工自主开展技能提升——从工会经费中安排300万元资金,按初级工300元/人,中、高级工400元/人,技师、高级技师500元/人的标准,向自费参加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农民工)发放培训补贴。

  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落实湖北省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争取中国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返乡创业贷款资金;继续争取公共实训基地项目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完善全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安排专项担保基金——安排专项担保基金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个人或企业给予贴息补贴。

  规范农民工用工管理——实施违法用工或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企业“黑名单”纳入建设信用体系内容,实施联合惩戒。

  ●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

  ◎健全协同推进机制

  建立改革推进情况监督检查制度——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加强督办检查。

  ◎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原则上各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用于职业培训补贴的资金不少于就业专项资金的20%,并逐步提高比重。按规定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工作经费预算,对企业和生产一线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落实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落实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补贴政策,对依法参加失业保险3年以上并足额缴费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分别按初级工1000元、中级工1500元、高级工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市、县两级成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全年至少召开一次协调会议,讨论研究重大劳动关系问题。

  坚持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全年至少召开一次各级政府与总工会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开展企业家培训,开展银企、政企合作。

  ◎健全法治保障机制

  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责任制。

  开展精准普法——组织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宪法权威”为主题的“法律六进”活动,深入开展“尊法守法 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广泛利用宣传橱窗、宣传栏等载体,开展普法宣传,营造法治氛围。在全市组织开展法治单位、法治示范企业等法治创建活动。

  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开展“宜昌市2018法律援助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

  加强产业工人法律服务——健全劳动保障政府监察和群众监督机制,加大劳动争议矛盾和案件调处力度。

  ◎健全职业成长机制

  实施“531计划”——用5年时间围绕企业家人才、管理研发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三个层次,选拔和培养1000名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的优秀人才,其中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800名左右。

  ◎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建立工会会员实名化数据库——在健全完善职工实名制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产业工人信息、技术等级等内容以及职业培训补贴情况等字段;探索实行产业工人培训补贴网上申请、线上审核、银行卡直达的补贴形式;在“宜昌工人”微信公众号开辟产业工人服务专栏,开展思想引领、政策咨询等内容。

  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优质资源发布到网络平台——推进特色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力争全年网络学习资源不少于10G。

  ◎深化理论政策研究

  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题调研——从加强思想引领、技术提升、支撑保障、权益维护、机制建设等方面设置多个调研专题,分地区分部门开展调研,形成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专题调研成果。

热点专题
无障碍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