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推进“六争攻坚”行动:“争”出高质量发展底色

2018-05-31 10:09 来源:中国宁波网 责任编辑:李智华

  新时代,唯有奋斗不可辜负。

  世界级降温薄膜项目刷新了“宁波速度”:从第一次会面到落户,5天;从签订框架到完成企业注册,1个月。该项目世界级的科研团队和百亿级的重大平台,将对全球生态环保产生深远影响。

  宁波招才引智之网撒向全球:31位中外院士、400多位顶尖专家齐聚第一届中国(宁波)海外工程师大会,200个高科技项目现场路演、洽谈对接。

  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向全球媒体发声:宁波是“吉利汽车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地方”。

  ……

  “城市间的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唯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形成新优势、掌握主动权”。破掣肘、优环境、强保障,今年以来,宁波全市上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全力推进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党建争强,努力“争”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底色。

  创新引领,抢占发展制高点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

  “从今天起,我就是宁波人了!”两周前,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正式揭牌,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禇健将带领团队,利用工业界的“安卓系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宁波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宁波是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肩负着为浙江乃至全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由大到强探索新路径的重要使命。此刻的宁波,对高水平研发机构和科研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人才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去年末今年初,宁波接连发布“3315计划”和“泛3315计划”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公告。随后的两个月内,又密集推出3项引才新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立说立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北仑,向全球抛出“3个1000万”引才大礼包;人社部门,全年组织2000家(次)企事业单位赴国内70多所高校开展招聘活动;宁波大学,一个月成功引进两位“全职”院士……

  创新平台,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眼下,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航天智慧科技城、“千人计划”产业园、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等正加快引进集聚一批创新机构、企业和团队,平台集聚效应加速凸显。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解决本地企业“技术制约之痛”,宁波向全国广发“英雄帖”,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25”首批专项。未来5年,宁波将集全国之智,攻破200项关键性技术,催生、带动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发展。

  杭州湾汽车学院与吉利汽车成立杭州湾汽车研究院,宁波与中科院大学共建宁波材料工程学院……一系列院地、院企“牵手”的背后,是宁波政府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建立创新联合体,以技术性突破带动新兴产业集群崛起的决心。

  “只有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才能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按照目标,宁波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能级大院大所数量等“八个倍增”,培育强劲发展新动能。

  产业为本,发展迈向高质量

  项目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动机。

  总投资超52亿元的玄武岩纤维基复合材料项目落户奉化,总投资295亿元的吉利汽车项目群在杭州湾破土动工……今年以来,宁波全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

  统计显示,前三个月,宁波197个市重点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86亿元,实现计划进度的121%。“这些项目重点锁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市重点办相关负责人说。

  上好项目、大项目,引进争取是前提。宁波各地“比学赶超”抢项目:余姚打造“乡贤回乡”工程,加快浙商甬商回归;镇海与深圳、广州多家智能制造业巨头洽谈对接……

  “招商引资要注重契合宁波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市经合局相关负责人说,要集中力量引进一批重大高端产业项目,迅速形成一批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引擎”。

  上好项目、大项目,高效落地是关键。今年以来,宁波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根治公共服务“半扇门”顽疾,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以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宁波号”巨轮认准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腾讯云产业基地启动,与阿里巴巴、百度共同在宁波布局“云”产业;总规模115亿元的中国五矿集团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金落户宁波……越来越多新兴产业项目的引进,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澎湃动力。

  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揭牌、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开院……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宁波智能经济按下发展“快进键”,一批重量级工业项目的扎根,将撬动千亿级甚至万亿级产业高质量发展。

  越来越多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成为宁波产业提速发展的生力军。新近上榜的3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以规上工业企业2%的数量,创造了全市12%的主营业务收入、22%的企业利润和12%的出口额。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都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亮出的“耀眼”成绩单,正是宁波经济高质量快步向前的最有力证明。

  城乡“蝶变”,再造品质幸福城

  “工地围而不建”“一座桥大修一等几年”“一条路一修好多年”,这些城市“常见病”,影响了百姓日常生活,也破坏了城市形象。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动回应群众关切,重拳整治“围而不建”问题,各地各部门签订“军令状”“抢建设”,6月30日前,263个“围而不建”项目将全部完成。在此基础上,宁波自我加压,对329处“桥头跳车”动刀,其中八成要在上半年整改完毕。

  让城市更加精致,更有品质。宁波积极对接我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主动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品质化。“我们的城市建设要从粗犷扩张向精明增长转变。”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将通过全面推进“多规合一”,管住每一块土地、每一处水域、每一栋建筑单体,让宁波拥有漂亮的城市天际线。

  作为宁波城市的“后花园”,宁波正高水平谋划推进东钱湖区域发展。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浙江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的背景下,东钱湖作为城市“副中心”“城中湖”“主战场”的功能定位越来越清晰。

  今年4月底,沪嘉甬铁路全面启动项目前期研究。作为横跨杭州湾的高铁大通道,沪嘉甬铁路建成后,将使宁波进入上海1小时交通圈。以沪嘉甬铁路为契机,宁波正加速接轨上海,主动承接上海高端产业、高端要素的外溢,借势借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从“厕所革命”“垃圾革命”等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入手,宁波持之以恒改善环境质量,城乡更美丽更宜居。生态环境部发布的3月份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显示,宁波月度空气质量跻身全国前十位。( 宁波日报记者 冯瑄)

热点专题
无障碍浏览